“浙江現象”只是新型干法水泥發(fā)展史上一段插曲
2004年水泥業(yè)內出現了新名詞“浙江現象”。之后,正面引用和負面引用“浙江現象”都有。數字水泥網對“浙江現象”作了表述。
浙江現象的出現有它的主觀條件基礎,再加上“激發(fā)劑”催化。兩者缺一,則不可能產生浙江現象。
浙江省經濟快速發(fā)展使浙江省的經濟實力列在江蘇、山東、廣東之后,但人均GDP在省、區(qū)中位居第一。在居民消費水平上同樣也在省、區(qū)中位居第一。經濟實力決定了消費能力。有人形容,坐飛機在降落杭州機場前,都會把農村住房疑似數不盡的度假村。浙江的高速公路在省、區(qū)普遍實施的4小時經濟圈中也是最繁忙的。浙江省民營經濟的發(fā)展在全國也是領先的。
進入本世紀,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成熟,表現為投資強度大幅下降,建設周期的縮短,投產后可立即能做到達標達產。2001年海螺集團荻港水泥廠2條日產2500噸熟料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生產線建成投產,使日產2000噸級熟料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生產線單線投資降到2.5億元以下。標志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完全成熟。
2002年起全國出現的固定資產投資熱,強烈牽動了水泥價格的上漲。而此時,能源價格卻維持在較低價位上,生產水泥豐厚的利潤激發(fā)了眾多投資者的投資欲望。從全國看,水泥產量2003年比2002年增長19%,而利潤增長高達137%。從浙江看,水泥產量2003年比2002年增長25%,而利潤增長更高達195%。
水泥消費強勁的浙江出現了新型干法水泥投資熱現象。新型干法熟料產能2002年比2001年增長285%,2003年比2002年增長146%,兩年中,有41條新干生產線投產。令水泥界人士為之一震。
但是,“好景”不長,遇上2003年底國家實施宏觀調控,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回落,社會對水泥需求減緩,水泥企業(yè)打起了價格戰(zhàn)。與此同時,能源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的局面。水泥企業(yè)在雙重夾擊下,利潤急速下降。在浙江的表現更為顯著,也令水泥界人士為之一震。
可以說,“浙江現象”產生有它的條件。但是具備浙江省經濟實力的省并不多,水泥企業(yè)利潤也已回歸正常,也不存在固定資產投資熱“激發(fā)劑”催化條件。因此,在水泥業(yè)內再現“浙江現象”已不太可能。對一些新型干法水泥發(fā)展相對較快的地方和金融部門大可不必一接觸投資新型干法水泥似談“虎”色變?!罢憬F象”畢竟只是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發(fā)展史上一段插曲而已。
對插曲進行評述,動聽耶,不動聽耶,都很正常。但不管評述的結果如何,浙江省在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發(fā)展上所起的提升作用,已經在新型干法水泥發(fā)展史上寫下了濃濃的一筆。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guest
監(jiān)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